做軟件銷售,業(yè)績一直上不來,說到底就是三個問題:不懂、不動、不敢。很多銷售嘴上說懂產品,其實只記住了幾個功能名詞。一到客戶面前,就結結巴巴背功能參數(shù),客戶問“這功能對我有啥用?”立馬接不上話。真正的“懂”,得知道你這軟件到底幫客戶解決啥痛處、省啥錢、掙啥收益。行業(yè)正在發(fā)生什么變化?客戶最頭疼什么?他們選擇你而不是別人的真正理由可能是啥?這些你心里得有數(shù)。還有,很多人不懂客戶“這個人”。對方是技術把關還是業(yè)務拍板?他擔心什么?喜歡什么樣的溝通方式?你說半天行業(yè)趨勢,他可能只關心“這項目能到自己兜里多少錢”。一句話:你不走進客戶心里,客戶就不會把你請進門。不會說話也是“不懂”。話太多、總打斷人、聽不懂話外音、發(fā)個消息都啰啰嗦嗦……這些看似小事,卻直接決定客戶愿不愿意跟你繼續(xù)聊。有些銷售上班就跟打卡似的:回回消息、刷刷朋友圈、等客戶上門咨詢。偶爾有個意向客戶,跟進一次對方沒回,就再也沒聲音了。這不是做銷售,這是佛系接單。做銷售就是要主動出擊:主動找線索、主動約見面、主動跟進、主動追問反饋。別怕被拒絕,被拒絕是常態(tài),但只要你一直在動,總有客戶會被你打動。最怕的就是“一等二靠三落空”:等客戶主動、靠公司分資源、靠老客戶介紹,最后沒業(yè)績了,只能靠換公司再試運氣。換來換去,行業(yè)里你成了“老新人”,誰還記得你是誰?很多銷售前期聊得挺好,一到關鍵時刻就慫了:不敢逼單、不敢催款、不敢對甲方說“不”。要簽約了,你心里嘀咕:“逼太緊會不會把他嚇跑?”結果客戶真跑了。該催款了,你想:“再催會不會顯得我們缺錢?”結果款一拖再拖,公司催你比催客戶還狠。甲方提額外需求,明明不合理,你還賠著笑臉說“好的哥”,加班白干一個月,項目根本不賺錢。你怕前怕后,就是不怕自己沒業(yè)績、沒收入、沒成長。客戶不會因為你“好說話”而感謝你,反而會覺得你不專業(yè)、沒底線。總之,銷售這條路,沒有躺贏的命,就站起來跑。懂了、動了、敢了,業(yè)績自然就來了。
閱讀原文:原文鏈接
該文章在 2025/9/18 12:47:22 編輯過